好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:美國英文美語主流說法日常生活用語,英語系國家會話講法
好久不見=LONG TIME NO SEE 美國英語系日常說法
此系列上一篇在此:
★ 2011.05.01【熱狗大亨堡、玉米狗、臘腸香腸,對西方外國食物料理,台灣翻譯稱呼說法誤導差異】
前言
「好久不見」要用英語/美語表達時,到底可不可以講「LONG TIME, NO SEE」哩?
「LONG TIME NO SEE」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這些英文為母語國家接受的說法嗎?
這些外來語的接受與否,是許多年來一直許多英美教育界、跟文學界爭論不休的議題。
直到網路時代,此類爭論仍是方興未艾。
許多我教過的成人美語班學生也問過了類似的問題。
其他相關外語學習系列文章,請按此!
筆者評論
這麼說好了,「LONG TIME, NO SEE」或「LONG TIME NO SEE」的來源到底是美國原住民的語言翻譯?
還是19世紀英國商人、或水手,從香港當地人那裡聽到的?
還是來自於19世紀的美國紐約?
或是源自舊金山唐人街,某位廣東移民的洋涇濱英語 (PIDGIN ENGLISH)?
至今也是眾說紛紜。
(後兩者所聽到的原文應該都是廣東話/ 粵語的『好耐冇見』、『極耐冇見』,而非北京話/華語的『好久不見』。)
有的人說,「LONG TIME NO SEE」這句話,有取笑那些不會講流利正確的英語人士的種族歧視之嫌。
有的人說,這是不道地的 ENGLISH。
有人說,道地的美國說法應該是「IT HAS BEEN A LONG TIME.」
或「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I SAW YOU LAST.」
或「IT HAS BEEN A WHILE.」
有人說,道地的英國說法應該是「IT IS A LONG TIME.」或「IT IS A LONG TIME SINCE I SAW YOU LAST.」
(看!連上面兩句,也會出現英美在時式上不同調的情形,那該說誰對誰錯哩?)
不管是否當初有種族歧視之嫌、或者是不是道地的英語/美語。
我個人的立場倒很簡單:
美語也好、英語也好,其他各國語言也一樣;只要語言是人家的,就讓人家的主流民意來決定趨勢。
我們這些母語非美語/ 英語的外籍人士,所能做的就是「西瓜偎大邊」,那一派用語說法崛起,我們就跟隨哪一派。
相對的,哪一派用語說法沒落了,我們就棄之如敝屣。
這不是有沒有骨氣的問題!
而是能否跟得上趨勢的問題。
也就是說,是夠不夠「國際化」(INTERNATIONALIZE) 的問題!
像我之前文章就一再提到的,不管在發音、拼法、文法上,美語都已經變化那麼多了!
台灣的主流英文/美語教育,卻往往還是在教我們起碼30年以前的舊東西。
譬如說,現在全世界各大語言的主流,都已經改使用日語發音「TSUNAMI」全面取代自己原本母語中的「海嘯」講法了。
請參考我的這篇部落格文章:
★ 2011.03.11【海嘯:TSUNAMI=津波!英語西語法語、多國外語翻譯採用日語講法!日本311大地震,歐美各國新聞影片證據。】
但在台灣的許多教科書,竟然還在教連美國人、英國人、澳洲人、加拿大人等都已放棄不用的「BIG TIDAL WAVES」!!
是怎樣?
就因為那個長期執政的政黨,痛恨日本,所以我們就不能接受,日語變成美語的外來語嗎?
那壽司 (SUSHI)、刺身/生魚片 (SASHIMI)、忍者(NINJA)、禪 (ZEN)、漫畫 (MANGA) 等,
這些已成為美語的源自日語之外來語哩?
我們還不是照用?
還是根本只是台灣英文/ 美語教育界的上層,他們的保守固步自封心態?
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而不願意與時俱進?
所以,話說回來,不管外來語是來自於哪一個國家。
只要英語系人士的主流接受了,我在使用英語時就照著用。
至於外來語的文法正不正確,不需要我們這些外國人來插嘴。
我們自己的語言中不也充斥著一堆「文法」不正確的講法?
像「開車」,就是一個不正確的說法。
(明明整個過程,都是在轉方向盤,只有上下車時,才真正有『開車』、『打開車門』的動作吧?!)
但我們還不是照講「開車」?
回到「LONG TIME NO SEE」的主題!
我至少聽過數百位美國人這麼說過。
(英國人也有,但比例較低。)
個人也看過起碼超過20部的英美電影的台詞中,有「LONG TIME NO SEE」。
而且講的人有白人、有黑人,對象也往往是亞洲人以外的人種。
有說「LONG TIME NO SEE」這句台詞的歐美電影,我記得比較清楚的就有以下幾部:
1. 女性犯罪經典片《末路狂花》(THELMA & LOUISE)。
2. 由阿湯哥等許多當今A咖大明星主演的1983年青少年幫派片經典《小教父》(THE OUTSIDERS)。
3. 英國片《天王流氓》(GANGSTER NUMBER ONE)。
4. 2003年的《暗夜鬼叫聲》(DARKNESS FALLS)。
5. 1991年的《天生一對寶》(WHAT ABOUT BOB?)。
6. 以阿拉斯加州 (ALASKA) 為背景的美國片《叢林地獄》(LIMBO)。
其實關於海嘯
其實在我國一時 (十年前)就教 tsunami了
臺灣的英文教育其實並沒有太落後啦
版主回覆:(10/14/2017 02:15:14 PM)
不知為何我那些來自於全台各地的不同年齡學生們(國小四五年級到六七十歲退休族群都有),我問過數百名以上,都沒半個知道TSUNAMI 就是海嘯的外語,直到我告訴他們。